小清新成就了陳綺貞

是的,如果你看書看報看廣告,就會發現“小清新”正在流行,他們追求淡雅、自然、樸實、靜謐,想在精神世界自我陶醉。還有一些人被奉為“小清新的神”,他們不僅提供了青春期小情緒、真摯純愛、長裙帆布鞋、碎片式的生活……更重要的是這些情懷背后,總潛藏著某種對現實社會的反思,讓小清新們頂禮膜拜。

  有趣的是,屬于小清新的人都聲稱自己不是小清新。

  川內倫子

  1972年出生的女攝影師川內倫子,相機裏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碎片——夏天啃過的西瓜、雨后躍出水面的魚、藍天下的白色雛菊、荷葉上的一滴露水、孩子的眼睛、閃電的光、稻田、隧道、昆蟲……透過一張張6cm×6cm的小小方形構圖,表達著青春期的各種小情緒。

  而小清新們膜拜的卻是畫面背后的生活態度:“我喜歡聆聽周圍細小的聲音,那些輕細的低語對我來說如若生命的救贖,自然而然地將我的目光引向那些細微的事物。”

  村上春樹

  村上春樹直接提供了一種生活模式:早上起來煮一杯咖啡,不加糖;午餐是起司蛋糕或三明治,晚餐常常是茄汁意面;臨睡前喝一杯紅酒,要坐在窗前。刻意身陷孤獨狀態,然后憧憬著:在四月一個晴朗的早晨,遇見一個“百分百女孩”。

  有人說村上春樹是流行性病毒,他打了一個噴嚏,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都感冒了。全世界的小清新都在追隨村上春樹筆下的生活模式,那裏就是他們的“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”。

  陳綺貞

  陳老師的形象符合一切清新系的審美標準:永遠的長發和長裙,穿著帆布鞋背著木吉他,站在舞臺上靜靜低唱,無勁歌亦無熱舞。陳老師的音樂符合一切清新系的情感需求:干凈清澈的聲音,從《花的姿態》唱到《還是會寂寞》,從《旅行的意義》唱到《華麗的冒險》——他們喜歡的正是這種自我,不求深刻,只求簡單。

  與其說是陳綺貞培育了小清新,不如說是小清新成就了陳綺貞,在很長一段時間裏,人們并不察覺她的存在。小清新們因為她曾經的小眾和獨立而膜拜,卻也不排斥她今天的大眾和商業,關鍵是:在一個多變的世界裏,能有幾個人數十年始終以不變的姿態在歌唱呢?

張貼留言